《三字经》分段教读第二十三部分

国学早教字数 1101阅读3分40秒阅读模式

《三字经》分段教读第二十三部分注释

道咸间,变乱起。始英法,扰都鄙。

【解释】清朝道光、咸丰年间,发生了变乱,英军挑起鸦片战争。英、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,直攻北京。文章源自 三年一班有声绘本 https://www.3n1b.com三年一班-https://www.3n1b.com/49046.html

【启示】自鸦片战争以后,各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略中国。强迫清朝政府签定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,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成为一个半殖民地、半封建的社会。文章源自 三年一班有声绘本 https://www.3n1b.com三年一班-https://www.3n1b.com/49046.html

同光后,宣统弱。传九帝,满清殁。文章源自 三年一班有声绘本 https://www.3n1b.com三年一班-https://www.3n1b.com/49046.html

【解释】同治、光绪皇帝以后,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,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,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。文章源自 三年一班有声绘本 https://www.3n1b.com三年一班-https://www.3n1b.com/49046.html

【启示】清朝政府到了光绪年间,皇帝只是个空架子,而实权是操纵在慈禧太后手中,这个人称“老佛爷”的女人,十分专横,在她手中,中国的威名被完全丢尽了。文章源自 三年一班有声绘本 https://www.3n1b.com三年一班-https://www.3n1b.com/49046.html

【故事】鸦片战争之后,带来了清朝末年一连串的内忧外患。当时掌大权的人如磁禧、李鸿章等人,缺乏新观念,一旦与西方的新文明接触后,一时无法调整自己的旧思想,就在许多沟通不良的情况下,使得中国的国土就这么被外人蚕食鲸吞了。光绪帝及慈禧太后死后,又宣统皇帝即位。这位年仅三岁的小皇帝,尚不知人事,当他身穿龙袍,端坐在王位上举行仪式时,竟吓得哇哇大哭起来。这时他的父亲只好在一旁哄他:“不要哭了,就快完了!”这句话似乎已说出了清朝的命运,宣统皇帝才当了三年就被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革命军队推翻了,也使得中国正式步入民族时代。文章源自 三年一班有声绘本 https://www.3n1b.com三年一班-https://www.3n1b.com/49046.html

文章源自 三年一班有声绘本 https://www.3n1b.com三年一班-https://www.3n1b.com/49046.html

革命兴,废帝制。立宪法,建民国。文章源自 三年一班有声绘本 https://www.3n1b.com三年一班-https://www.3n1b.com/49046.html

【解释】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,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,废除了帝制、建立了宪法,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,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。文章源自 三年一班有声绘本 https://www.3n1b.com三年一班-https://www.3n1b.com/49046.html

【启示】中国发展了五千年,经过了各个朝代的治乱兴衰,第一位由人民选出的总统诞生了。文章源自 三年一班有声绘本 https://www.3n1b.com三年一班-https://www.3n1b.com/49046.html

【故事】一项革命活动要从发起到成功,并不容易,除了要配合各种天时地利,最重要的还是人和。清朝末年,由于党政者的昏庸无知,招致许多西方国家的侵略,不仅国家命运未卜,人民的生活是更疾苦,在这种情形下,才有了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军起来推翻清朝政府的事迹。由于当时百姓早已唾弃清朝的虚弱无能,于是,革命的号角一响,有志之士便纷纷响应,经过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,终于推翻清朝,建立了民国。1950 年,由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,首先提出“ 中华民国” 的国号。“中华民国” 的称号,是孙中山先生一生中重要的贡献之一,1912 年,临时政府成立参议院后,才正式决定以它为国名。

古今史,全在兹。载治乱,知兴衰。

【解释】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,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,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,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。

【启示】“读史使人明智”。如果把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当成一个大家庭的家谱,那么当我们回顾前人的经验时,可以从中吸取许多有用的东西。

下载信息 《三字经》分段教读第二十三部分
最近更新2021-1-21
下载地址
继续阅读
微信小程序
微信扫一扫
weinxin
我的微信
微信公众号
微信扫一扫
weinxin
我的公众号
 
三年一班
  • 本文由 三年一班 发表于 2020年12月12日
  • 分享好心情:https://www.3n1b.com/49046.html